- 熱門職位
- 熱門地點
- 地區(qū)招聘
記者昨日從市救助服務中心獲悉,近年來,為確保長期滯留在該中心的流浪人員能夠與普通公民一樣正常享有醫(yī)療、養(yǎng)老、低保等社會保障權益,該中心積極與公安部門協調,全力為流浪人員辦理落戶事宜。截至目前,已為76名流浪人員成功解決“身份”問題,并進行了妥善安置。
“被救助的流浪人員中,一些人員由于存在智力缺陷或精神疾患等狀況,無法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身份信息,因而長期滯留在救助中心,成了所謂的‘黑戶’。正因為缺少戶籍這一關鍵身份標識,這些本應被納入社會救助范疇的人員卻無法享受到國家的兜底保障政策!笔芯戎⻊罩行呢撠熑苏f,為了賦予他們法律意義上應有的公民身份,在公安戶籍部門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下,2021年6月,首批61名流浪人員順利完成了集中落戶手續(xù)。為彰顯地域歷史文化特色,這些流浪人員的新戶籍姓氏統一為魏,且第二個字均為“同”字。
魏同森是首批集體落戶人員中的一員。2008年8月25日晚,當時露宿街頭且懷有身孕的她被公安民警送至市救助服務中心接受救助,3天后順利產下一名男嬰。然而,由于魏同森疑似患有精神障礙,無法提供包括姓名、籍貫、家庭住址等基本身份信息,致使她和孩子在長達10余年的時間里一直處于無戶籍狀態(tài)。如今,隨著戶口問題的解決,魏同森母子終于能夠享受到醫(yī)療、低保等社會救助及各項社會福利政策。目前,魏同森正在市六醫(yī)院接受住院治療,而她的兒子自出生后便一直寄養(yǎng)在云州區(qū)散岔村,如今已上初中,與同齡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我市一家養(yǎng)老院里,2018年被救助的流浪人員魏同國正在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由于患有精神障礙,他已經記不起任何關于自己身世的信息,但如今安穩(wěn)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
據了解,如今,市救助服務中心針對流浪人員落戶工作已構建起一套規(guī)范、成熟的流程,并轉入常態(tài)化運行。即流浪人員在進入該中心接受救助后的7個工作日內,若其身份信息仍未查明,該中心將及時報請公安部門采集其DNA信息。公安部門在確認其無涉拐、無犯罪等情況以及不存在戶籍登記后,將該人員的DNA信息錄入數據庫。若在一個月內依舊未能查明其身份信息,救助中心則會報請公安部門啟動戶籍登記申請程序。最終,在3個月內完成落戶信息的全部辦理流程,并提請市民政局對其進行妥善安置。
兔頭店門前衛(wèi)生堪憂
近日,古城鐘樓附近的網友郝先生發(fā)布短視頻吐槽:清遠街多家大同特色兔頭店前“每晚一片狼藉” ...
2025中國算力大會嘉賓在同實地考察
8月24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舉辦期間,部分參會嘉賓及投資機構負責人在同實地考察,感受 ...
2025中國算力大會“公眾開放日”舉行
8月24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公眾開放日”在市美術館舉行,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 ...
平城區(qū)殘聯 捐出257件輔助器具
“感謝平城區(qū)殘聯贈送了這么多器材!”近日,在博學養(yǎng)老服務中心,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王子清 ...
中國算力平臺(山西)開通
8月23日在大同舉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算力平臺(山西)正式開通。 ...